此外,2018年4月,原三星半导体(中国)研究院院长周军博士加盟Rokid,担任Rokid副总裁,负责基础平台相关业务。事实上,Rokid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并不是AR眼镜。它推出的首批产品是陪伴机器人和智能音箱。本轮融资后,Rokid估值突破10亿美元,成为独角兽之一。本次融资也是2023年VR/AR行业最大单笔融资。
Rokid的高管团队中,还有另一位来自阿里巴巴的员工向文杰,曾担任阿里云操作系统高级产品经理、淘宝电影产品负责人。与此同时,Rokid完成近年来国内AR领域最大单笔战略融资,总规模近5亿元。国内AR厂商的竞争格局充满变数,大量Rokid产品被闲置。官网信息显示,Rokid成立于2014年,定位为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。
1、rokid glass
2022年以来,乘着元界概念和AR产业的势头,Rokid走上了疯狂的吸金之路,融资极其频繁。一方面,随着一批供应链厂商成熟,如Micro OLED/Micro LED微显示器、光引擎、光学显示模组、衍射光波导透镜等,关键光学部件良率提升,量产整机成本逐渐下降。探索中,越来越多的消费级AR眼镜新品牌不断涌现。
2、rokid融资
Rokid创始人兼CEO朱明明表示,2023年Rokid营收同比增长200%,工业领域占Rokid整体营收的1/4。仍有强劲的增长趋势。 2023年工业领域收入同比增长100%。目前,Rokid开发的智能眼镜包括Glass系列、Vision系列、Air、Max等系列。国内AR/VR厂商今年面临困境,Rokid的盈利能力成谜。
3、rokid ar眼镜测评
据36氪了解,Rokid AR眼镜商业化的三大方向是文旅、消费端、产业。创始人、高管团队和科学家团队的背景无疑为Rokid加分不少,自成立以来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。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,中国AR线上市场前三大品牌为雷鸟创新、XREAL、Rokid,市场份额分别为39.1%、32.2%、18.9%。乘着AR行业的热潮,Rokid自2022年以来频频融资,目前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,估值超过10亿美元。
据公司官网信息显示,Rokid目前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以及基于YodaOS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建设。 Rokid将其Station产品命名为元宇宙新物种,但目前其许多AR眼镜和套装已沦为闲置物品。 Rokid 应该考虑在新鲜感退潮后如何维持需求。天眼查信息显示,加上最新一轮融资,Rokid累计完成12轮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