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古著权威历史书籍的作者都有记载,无非是把这鸲鹆来巢真的当成了上天对鲁昭公失国逃亡的预兆,把童谣当成真的上天对鲁昭公命运注定的谶言。季孙氏是鲁桓公嫡出的次子季友,也就是鲁庄公的同父同母弟弟的子孙;孟孙氏是鲁桓公庶出的长子庆父,也就是鲁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庆父的子孙;叔孙氏是鲁桓公庶出的次子叔牙,也就是鲁庄公同父异母的庆父的同母弟弟叔牙的子孙。
鲁迅母亲鲁瑞后来这样回忆:他(鲁迅)虽有些勉强,但认为我既作了主,就没有坚决反对,也许他信任我,认为我给他找的人,总不会错的。鲁迅堂叔周冠五在《我的杂忆》里说:鲁母知道我和鲁迅在通信,就叫我写信劝他,我写信后得到鲁迅回信,他说:要娶朱安姑娘也行,有两个条件:一要放足,二要进学堂。
1、鲁班
来看一下童谣吧,在这童谣里有两点说的很直白露骨,直接点明了鲁昭公会败出逃亡,因为,师己早就看透了,鲁昭公败逃的那话,以最快最近的路线就是从北方出鲁国国境,别无处可去,只有去晋国求援,会在乾侯停留,所以,童谣就有了鸲鹆跦跦,公在乾侯,征褰与襦。他是想用童谣警示劝诫鲁昭公,让他要重视童谣的内容,往历史上去考察鲁文公和鲁成公时代出过什么样的事。
2、鲁兆简介
在鲁昭公做国君时,鲁国有三家贵族强势把控着鲁国的国政大权,他们就是三桓,分别是季孙氏、叔孙氏、孟孙氏。在鲁成公时期,对三桓没有什么事,但是,鲁成公的父亲鲁宣公曾要灭三桓,联合了晋国,可惜没有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