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947年在家乡仪征写下第一首诗以来,厉以宁70年来背诵了1400多首诗词。厉以宁60多年的学术生涯,一路走来,曾面临质疑和挑战,但他始终坚定不移。赵慧杰认为,黎以宁虽然想学化工,但他有文学背景,知识面广,又当过会计,所以更适合他学经济,所以他决定选择经济专业。北京大学经济系成为他的第一志愿。厉以宁的文章总是先给她看。等何宇春满意了,厉以宁才放下心来。这样一来,对于普通读者来说,阅读起来就不会太困难了。
厉以宁在这次会议上提出,可以采用民间集资方式组建股份制企业,不需要国家出一分钱,就能开辟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。上半场,厉以宁做了学术报告,讲的不是经济学,而是唐诗宋词的鉴赏;下半场是黎以宁诗歌研讨会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,两人对经济改革的看法截然不同。厉以宁认为企业重组势在必行,吴敬琏则认为应优先考虑价格改革。
1、厉以宁公众号
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。 1997年9月,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; 1998年12月,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,以厉以宁担任起草组组长、起草六年的《证券法》以135票赞成获得通过。回顾这一历程,厉以宁表示,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,中国的股份制改革经历了试点、暂停和重启。主张股份制的学者一度遭到否认和批评。直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,情况才发生了变化。
2、厉以宁智库
2009年,厉以宁从全国人大调任全国政协委员,主要抓两件事:脱贫攻坚和关注民营企业发展。厉以宁说:这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我第一次了解到化肥对农业的重要性,于是我决定学习化学,走“实业救国”的道路。对此,厉以宁针锋相对,并与肖卓基、董福成、吴晓秋等经济学家召开新闻发布会,公开回应吴敬琏的观点。大学四年,厉以宁比其他同学更加勤奋。寒暑假他几乎不回家,整天泡在图书馆里。
3、厉以宁视频
以至于有人曾戏言,厉以宁成名太容易了,把以前藏在床底下的稿子发表出来就够了。厉以宁说:陈振汉老师正在讲授中国经济史。不知为何,他在上课的学生中注意到了我,便邀请我有时间去他家坐坐。此时,厉以宁已经回到了学校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那些被压在箱底的稿子也被出版了,他也逐渐在业界有了名气。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,厉以宁不断倡导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,被称为厉以宁。
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。姓氏社会问题纠缠不清,股份制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和祸害。厉以宁触及的,是最敏感的所有权问题。调查归来后,厉以宁将调查结果写成17页的报告,并将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》送交国务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