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补基建短板到建设新基建,决策层面的转变将不断为新基建开辟增长空间。多年来,中国的发展主要靠以房地产和传统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投资拉动。从产业角度看,中国企业整体正在加大创新投入,培育有利于新基建发展的产业环境。三大电信运营商等龙头企业在新基建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,而PE/VC资本对新基建建设方向关注较少。它也在上升。 2月份,有人谈到25万亿基建工程。甚至还有一条消息是2020年就发出来的,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2020年11月,国务院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。港口、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%降低至20%。在一定条件下,一些弥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将减少不超过5%。百分点。从国民经济层面看,中国经济将呈现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发展趋势。 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即将进入大创新时代。对5G、数据中心、充电桩等新技术的需求旺盛。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也出现了。
1、25万亿基建规划
在当前加快城市群建设的政策引导下,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,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提前提升。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仅为3.8%,但支出增速却达到8.1%。除了通过财政赤字弥补缺口外,还有约2.1万亿资金从其他账户和结转余额资金调入。 2019年3月,央视在新闻报道中阐释了新基建七大领域:5G基站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。
2、25万亿基建项目是什么
因此,更广泛意义上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包括轨道交通、环保建设等领域来弥补短板。虽然我一直说今年基建投资会加速,但我不相信25万亿这个数字,因为基建规模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增长。一是发展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新兴子行业,如交通短板中的冷链物流、能源产业短板中的特高压和充电桩、民生领域中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。基础设施。硬技术:5G基础设施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,半导体产能转移将释放巨大需求。
3、25万亿基建一览表
由于各省市公布的重点(重大)建设项目投资清单并没有详细透露各个方向的投资金额,所以我们只看项目数量的占比。 2020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数量与2019年相比总体稳定,仅部分省市略有增长。 2017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,指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,加快5G商用,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基础设施。因此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。
2020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,要出台支持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。以最典型的5G和新能源为例,根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,5G基站数量预计将是4G的1.5-2倍。截至2018年底,全国3G/4G基站数量已达到约4.9亿个,因此5G基站建设可能超过700万个。